找到相关内容52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诸家大手印比较(二)

    也。由空所显诸法,决定不出于空。轮王勅令,自本法理,以印印之,谁能逾越。生死涅槃,本来是空,以觉觉之,莫非正智。「大」者,谓更无深光殊勝,有过于此。而综合诸法,惟此为最高无上,故名大手印。”   ...此外或于此上无余,他故为大。但又总就刹那心识上言;妄念一涌,当生起时,于彼妄念,勿作遮求。楚楚妄念,彼自即为俱生智之正体,不关已证与否,从彼不逾越故为手印。彼妄念外,所谓智或佛意无可觅处故大。」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0685438.html
  • 真现实论

      诸正确之知识,不能逾越现量比量。现量知自相事,比量知共差别因果相理。所知事理已尽所知境故,越此更无可知境故,现量比量括尽诸正确之知识。若然,则人间何故有许多不能以现量比量审检之知识,不可归入现量比量中耶?答曰:此为幼稚现比量之谬似知识,故不能与长成现比量之真正知识齐一,发生抵牾。然幼稚现比量知识,亦现比量知识,非逾越现比量之知识也,特未能上齐“长成现比量知识”之程度耳。谓之似现比量知识,非现...

    太虚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1238168.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十七)

    一元论,也不属于身心二元论,只能属于颠倒的身心一元论。正因为它是颠倒的心一元论,故此也可称为颠倒的身心二元论。  实际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西方哲人对身心同一论曲折的、颠倒的表达;同时又逾越了身心...从而使得人们理解唯物主义时,出现了逾越唯物主义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向唯物辩证法*拢——那么,人的精神世界与身体的关系,到底是身体在支配意识/精神,还是意识/精神在支配身体呢?到底是身体运动在意识/精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349915.html
  • 参禅要注意调和五事

    调心:调心之法有两种:(一)调伏乱想,令心与参究相应,不令逾越。(二)当令沉浮宽急适得其所。甚么是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心非明历,无所参究,头常低垂,是为沉相。当系念于鼻端,或安心于发际、两眉中心,...

    蓝青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1432282361.html
  • 一位高干女婿学佛参禅的历程

    知识分子,在学佛过程中都有几个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诸如对三世因果的确认,对一门深入的持久体验,对言行合一、心行一如的坚持,对空有不二的非断非常、非边非偏的离一切戏论的究竟体认。多年来的学佛使我认识到,若...

    钟先生(合肥)

    |学佛|参禅|入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08525919566.html
  • 在逆境

    ,会痛苦难过,或黯然神伤。因而常常无法左右自己的思想,心情常被外境所牵,保持不了原有的宁静,看不开也想不通,摆在心里的,似乎都是山重水覆无法逾越的障碍,愤激和积怨的情感交织著纠缠著,在黑暗中徘徊不已。...

    秀莲

    |逆境|违缘|逆缘|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8565928381.html
  •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追求一种自觉地突破世俗利益的束缚而以冷静的理性眼光去正视人生﹑社会和宇宙的超越精神。那么﹐世俗性的人生世界与超越性的精神世界之间的鸿沟如何逾越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固有的哲学思维强调在现实生命...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038954.html
  • 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

    支配众生的意图。而在佛教徒心目中,佛虽福慧双圆、神通广大、自在逍遥、至尊无上、功德无量,却毫无领导者、主宰者的威慑性,而是可亲可敬,可学可效的。在佛教中,佛与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人人可以成佛,而在其他...

    付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4141026.html
  • 佛法的弘传

    仍然存在造成烦恼与痛苦之细心。正是禅定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逾越的困境引发以般若思想为核心的大乘思潮的兴起。若将《俱舍论》之五位七十五法与《百法明门论》之五位百法两相对比,即可明了大小乘的根本区别在于无为法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0041580.html
  • 听闻经教应具之素质

      在整个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听闻经教、亲近善知识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走得不好,或者走得不够好,都会对以后的修学佛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这一步功夫做得扎实,后面的修学佛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不用费尽周折了。所以,闻思修三慧就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总纲,这第一步的“闻所成慧”是不可逾越的步骤,由闻所成慧进而思维正法,成就“思所成慧”,再由思所成慧进行...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641647.html